由于没有疫苗和特效药,所有治疗MERS病毒患者的方法西医提倡采用“支持性治疗”,也称“对症支持性治疗”,但“对症支持性治疗”也存在误区。本文仅谈发热问题。
一、怎样认识和对待发热
发热不是所有 MERS患者必有的第一症状,不发热的患者,基本都是年轻、体格健壮或感染MERS病毒数量很少的人。绝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发热的症状。很多人认为对症治疗就是要退热,要解毒。因此在发热阶段,中医西医常常是大量寒凉药物,清热解毒。但是本人认为发热期间把清热解毒放在第一位是错误的。
1、发热的原因:
(1)主动发热:
人体发现有外界微生物侵入,首先启动的程序是发热程序,让患者身体发热,对少量低温细菌病毒可以直接杀灭。
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相当于人体恒温器。它由称为热原的流动性生化物质激发,热原从免疫系统识别的潜在病灶开始,通过血液流动。人体组织会制造一些热原,许多病原体也会产生一些热原。下丘脑一旦发现热原,便会告诉身体加强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并减少周围的血液流动,保持这个热度,从而导致发热。
发热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
这种发热是受人体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过度升高。
(2)被动发热
对高温细菌病毒或大量低温细菌病毒单独依靠发热解决不了问题,这时是让人体的免疫细胞通过战斗杀死细菌病毒,在双方搏斗的过程中产生热量,但是这种发热不是机体主动发热,而是这种搏斗时产生的热量,这种热量使人的体温升高,因此称被动发热。被动发热的程度主要由现场敌我双方斗争的强度决定,斗争的强度的标志就是体温升高的程度。
这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常不受人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而超出范围,因此对儿童和发高烧的人要密切关注,不能体温过高。
(3)出现抗体
敌我双方经过一定时间的战斗,人体免疫细胞会破解外来细菌或病毒的识别密码和破绽,而产生出针对这种型号的细菌或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参与战斗,可以达到“以一顶万”的效果,很快杀灭入侵的细菌或病毒。
因此所谓“支持性治疗”,就是提供人体需要的物质,帮助人体清除过分影响人体战斗力的症状,延长人体存活的时间,等待出现抗体的时刻。
例如在治疗埃博拉患者中,只要及时输液就可以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因为埃博拉病毒是热性病毒,耗阴现象很严重。如果在患者急需补水的时候及时补水,就可以让一部分患者延长存活时间,其中有一部分人就可以出现抗体。
(4)抗体出现的条件
由上述可知这种特异性抗体出现与否决定患者的生死,因此是非常珍贵的。但这种抗体的获得有的人是轻而易举,有的人却是九死一生,但有一个共同的条件就是必须经过人体免疫细胞与细菌或病毒的战斗才能获得,只不过这种战斗有的人不知不觉或稍有不适,有的人则是轰轰烈烈,九死一生。
疫苗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推行的。
2、怎样对待发热?
有人说发热是不良症状,治疗MERS患者首先要退热,而且热退的越快,医术越高。其实这是错误的。
其实患者发热是因为有MERS病毒存在,只有清出了病毒,患者自然就不会发热了。因此让患者退热的根本办法是杀灭MERS病毒。但是目前没有特效药,只能依靠患者自身的能力与MERS搏斗产生抗体,人体与MERS搏斗有三个办法:
(1)常规免疫细胞战斗
常规免疫细胞是人体常驻的卫士,但是常规人体免疫细胞是全方位型的,没有特异性。因此靠它杀死MERS病毒,效率很低,损耗很大。只能应对少量的MERS病毒。
(2)高体温杀灭
第二个就是提高人体体温,靠高温去杀灭病毒。因为MERS病毒是低温病毒,人体内临界死亡温度仅36.7℃左右,正常人的体温就可以杀灭。但是依靠高体温杀灭MERS病毒,对于少量的,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对于大量的MERS病毒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40℃的体温也可能需要几天。
(3)特异性免疫细胞参与战斗
这是最好的办法,但前提是得有这种抗体,这种抗体的获得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程度的发热才能获得,具体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
既然发热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是有利于消灭病毒的,那么这个阶段就不应该以清热解毒为主。清热不能解毒,只有解毒了,热也就自然退了。
因此本阶段必须正确对待发热,治疗方针应该是帮助人体杀毒,而不是清热为主。一切以清热为主要目的的方法都是不适当的,追求快速退热是错误的。
3、不能过度发热
当然,过度发烧可能会严重到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发烧超过40.5℃,就能威胁重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功能。容易出现细胞应激、梗塞(心脏病发作)、组织坏死、痉挛和神志失常等都是潜在的不良后果。如果发烧的程度超过了人体自身的降温能力,适当使用一些物理降温法都是有好处的,
因此发热阶段最好让患者体温维持在39℃到40,3℃的范围内,过低不利于杀灭病毒,过高对身体有害。
4、为什么病情反复?
临床中常出现患者病情反反复复,很多医生不知其原因。本人这里告诉你,绝大部分原因是一次发热的时间不够长或发热温度不够高。
由于医生在不应该过分退热的时候对患者用了退热药或其他退热方法,降低了患者的体温。患者的体温降低后感到舒服点,认为病情好转了。但是这种体温降低不是真正的杀灭了病毒而引起的降温,因此病毒还在,还会引起发热。由于体温降低期间病毒发展迅速,因此第二次发热常常比第一次发热还要严重,甚至进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出现抗体必须经过战斗,再具体表现就是患者必须有发热的过程。但具体某个患者的发热时间和程度完全是患者的病情决定,差别非常大,有的需要几十小时,有的10天左右。有的38.5℃就可以,有的必须40℃。时间长短和体温高低完全决定于患者的体质和感染病毒的多少。不能用一个标准衡量要求。
有的人出现抗体晚,或者出现抗体了,但清除病毒很慢。这也是因为患者的发热温度不够高,时间不够长。虽然能出现抗体,但时间常常晚,抗体的滴度弱,因此清除病毒的能力差。
二、错误的治疗方法
在MERS患者临床治疗中发现在患者发热阶段存在很多错误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在MERS拉治疗问题上反应不明显。主要是滥用抗生素全世界范围内已经人人喊打,明知病原体是病毒还要用抗生素的人已经不多了 。但是仍然存在以预防细菌性感染而用抗生素的现象。还存在出现细菌性感染而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现象。
2、滥用抗病毒药
调查发现滥用抗生素现象不多,但很多地方明显存在滥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的现象。利巴韦林毒i某些热性病毒可能有效,但MERS病毒是寒性病毒,大剂量应用利巴韦林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无效,而且有害。
3、滥用退热药
因为患者发热,因此也广泛存在滥用退热药的现象。在患者体温超过40℃时适当用是可以的,但不应该频繁使用,把体温降到低于38℃是危险的。其原因就是几乎所有病毒性疾病,都必须有发热的过程。发热彻底,病就好的快。过分退热,反而使患者病入膏肓。
4、过量输液
发热阶段是消耗阶段,不但消耗人的阳气,也消耗人的阴液。因此需要补液。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点滴。常用的有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加葡萄糖。但是不能过度。过度补液,一方面会增加胃肠和肾脏的负担,另一方面点滴进去的绝大部分都是凉的,没发现有把点滴液加温后应用的。大量凉水进入体内,会使患者体温降低,不利于杀灭病毒。
那么补多少才是正常,补多少才是过量?这个数量不可能有同一标准,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多方面情况确定。
5、冰敷、酒精擦敷
为了降低患者体温,有的用冰敷、酒精擦敷。这些措施应该在患者体温失控,超过40℃的时候可以应用,40℃以下一般情况不应该用。
6、凉水,凉饮食
因患者发热,很多地方给患者的水和饮食都是凉的。
上面各种做法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人体启动发热程序的目的,是用高温杀灭病毒,但上述办法不是帮助人体发热,而是降温。过度降温的结果是患者暂时舒服一点,但对病情的治疗极其不利,因为病毒没被清除,患者还会第二次发热,而且比第一次还要更严重,使病情加重。
值得称赞的是本次MERS病毒流行,在发热阶段没发现有用大剂量激素退热的案例。
三、正确治疗方法
在发热阶段,如下做法是正确的:
1、吸氧
MERS患者有很多人会出现血氧饱和度低的现象,适当补氧是正确的。
2、吸痰
在患者与MERS病毒的斗争中,双方都有牺牲,会产生一些“垃圾”,对于MERS患者来说,主要是痰、瘀血和脓,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清理出去,积压在肺内,会使肺泡窒息死亡、变性、硬化、纤维化,甚至进入呼吸窘迫症状态,有生命危险。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在给予抗感染、化痰药的同时,必须重视排痰措施的应用,把它上升到与药物相同甚至更为重要的高度加以强调。吸痰、拍背、体位引流等各种排痰措施应酌情运用。
为了抢救患者,医生护士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插管,上呼吸机,吸痰。吸痰的结果是清除了战场垃圾,排出了肺内的毒素,保护了肺泡的安全,避免了肺的纤维化进程。有的患者一次能吸出200—600毫升的痰,通过吸痰,很快缓解了患者的危重状态。
从中医角度讲,吸氧的作用就是扶正,吸痰的结果是排除毒素,就是“祛邪”。
3、加强营养
患者因病没有食欲,但发热阶段是严重消耗体能的阶段,必须适当补养。特别是体质弱者更是必须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在疫区能做到这点的不多,这也是造成病死率高的一个原因。
4、及时处理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大部分并发症可以用对症治疗的办法处理。抗生素不是不能用,在出现细菌感染的时候也必须用。
5、输MERS康复者的血清
给患者输MERS康复者的血清,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MERS患者发热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所谓治疗就应该顺从人体的免疫倾向,保护人体的发热在39~40℃的范围内,仅对过高的体温患者可以采取简单的、临时的小幅度降温措施。对所有MERS患者千方百计退热是错误的。对MERS患者急速退热,患者必死无疑。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