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我国极力推行强制全民补碘的八名专家中,促成中国推行强制全民补碘的主要人物之一马泰已经多年不见了,最顽固的陈祖培从去年开始也不见了。去年出现了戴维信,今年也不见了。今年上场表演的是谁呢?是继续顽强推行强制全民补碘政策的张万起教授。本人从今天开始评论张万起教授的补碘理论,批评其在补碘问题上的十个错误。
中国营养学会 2016-02-29 发表张万起的文章《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但是发表已经一个多月了,点击量并不高,到今天为止仅295.。张万起的这篇文章与所有推行强制全民补碘的干将相比,又进一步退却了,承认了如下两点(全文附后):
张万起说“由于碘是微量营养素,碘缺乏与碘过量均可以对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此之前以陈祖培为首的卫生部专家们一直长期大量宣传过量补碘无害。但是张万起在这里公开承认了“碘缺乏与碘过量均可以对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张万起还承认了我们的要求是“合理诉求”
张万起说“随着社会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既不缺乏也不过量达到碘营养适宜”的合理诉求越来越高”。在此之前卫生部专家一直认为我们要求停止强制全民补碘是无理的,是错误的。
张万起教授承认了上述两点,是在国民要求下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结果。但这只是推行强制全民补碘的人的缓兵之计,推行强制全民补碘的宗旨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张万起的补碘理论存在十个明显错误,本人从今天开始陆续评论。
脱离补碘剂的种类和补碘的数量谈食盐加碘的效果是错误的
——张万起错误补碘理论之一
张万起的文章题目《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这个题目是基本正确的,但是这个结论是必须有前提的。如果脱离了补碘剂的种类和正确补碘的数量,那么这种食盐加碘的碘盐就不会是“国际公认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可是聪明的张万起教授为了强调中国强制全民补碘的重要性。扬长避短,脱离中国的补碘剂是碘酸钾而不是西方用的碘化钾。脱离我国补碘量不是人体需要的生理量,而是明显超过人体需要的好多倍。脱离补碘剂的种类和补碘的数量谈碘盐的补碘效果,是完全错误的。
一、忽略补碘剂的种类谈食盐加碘的可靠性是错误的
1、常用补碘剂的种类
国际上常用补碘剂的种类主要分为有机碘和无机碘。有机碘主要是指海藻或海带提取的碘,完全性高,但成本高。
无机碘补碘剂是碘化钾和碘酸钾,
碘化钾含碘量76.4%,LD50= 2779mg/kgg(小鼠腹腔),属于低毒化学药品;
LD50是半致死量。
碘酸钾含碘量59.63%,LD50=136 mg/kg(小鼠腹腔),属于中等毒性化学药品,
由上述可知碘酸钾的毒性比碘化钾大20倍
2、用碘酸钾补碘需要增加28%的碘酸钾数量
用碘酸钾代替碘化钾,由于含碘量不同,要达到同样的补碘量,需要添加碘酸钾的数量就要增加,大约需要增加28%,因此用碘酸钾补碘毒性比碘化钾更大。
3、目前全世界的最大碘摄入量的标准都是以碘化钾为补碘剂试验设计的
目前全世界发达国家绝大部分都用碘化钾补碘,美国定义的碘最大摄入量是成年人1100微克/天和欧洲的600微克/天都是基于碘化钾的。
4、用碘酸钾补碘的最大摄入量肯定要大大低于碘化钾
碘酸钾补碘是美国发现碘酸钾补碘的缺点后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但是由于碘酸钾的毒性大于碘化钾,碘酸钾的含碘量低于碘化钾,同样碘摄入量碘酸钾添加量需要增加。这样导致碘酸钾的最大摄入量肯定比碘化钾的最大摄入量低很多。
5、目前没有碘酸钾补碘的最大摄入量标准。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使用碘酸钾补碘允许最大摄入量的权威性研究和权威性标准,都仍然用碘化钾的最大摄入量标准。特别是中国,故意掩盖碘酸钾补碘的毒性,提倡用美国的1100微克/天的标准,用来掩盖补碘过量。
二、脱离补碘数量谈食盐加碘的效果是错误的
食盐加碘的目的是为了治疗和预防碘缺乏病,任何药物对疾病的治疗都有有效量、安全量和中毒量。不谈用药的数量,只谈用药的效果,是明显错误的。
例如 都知道人参是补虚的圣药,但是如果过量食用却可以让人丧命。
1、全世界补碘效果好的国家都是补充人的生理需要量
考察全世界食盐加碘治疗碘缺乏病的效果,可以发现效果好的国家全部是对人体补充适当的碘。例如全世界最早食盐加碘的国家瑞士,食盐加碘量仅仅是3.75毫克/公斤。美国虽然碘盐含碘量高,但是采取的是自愿补碘方式,加碘盐和不加碘盐同时销售,也不会造成碘摄入过量问题。
2、考察全世界补碘失败的国家,全部是因为补碘过量。
考察全世界补碘的经历,一些国家出现补碘失败的问题 。这些补碘失败的国家,全部是因为补碘过量。中国也明显存在补碘过量问题, 因此只谈食盐加碘的必要性,不谈加碘数量,故意用“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掩盖补碘过量,是明显错误的 。。
三、脱离补碘方式谈食盐加碘的必要性是错误的
全世界正常的补碘方式是缺碘地区的人群补碘,不缺碘的人群不补碘,但是我国却是一刀切,全国人民都补碘。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会出现大量人群被补碘过量的问题。
因此张万起教授回避了中国是用中等毒性的碘酸钾补碘,张万起也回避了中国明显存在补碘过量问题,张万起还回避了中国是一刀切强制全民补碘问题,只谈“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这是明显偷换概念,强词夺理,是再次顽固公开隐瞒强制全民补碘的错误。
附件: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
发布时间:2016-02-29 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作者:张万起 点击次数:295 打印 字号:小中大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甲状腺激素对调控人体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长期缺碘可引起机体一系列损害,其中以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为代表。克汀病是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为主的碘缺乏病,患者致病主要是由于胚胎期和婴幼儿期严重缺碘,而且由于错过生长发育窗口期,发病后再补碘也无法挽回其智力和体格发育不良,这也是碘缺乏对人体健康的最大危害。
碘缺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所居住的环境缺碘。地球上的碘分布不均,由于早期的冰川、洪水和雨水的冲刷,地球表面土壤中普遍碘缺乏,其中山区更为明显。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碘缺乏地区。1970-1980年全国碘缺乏病(IDD)普查结果显示,儿童甲肿率>20%,尿碘中位数<50µg/gCr,肉眼可见的甲状腺肿3500万人,典型的克汀病病人25万人。据统计,在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计划(USI)前(1994年前),我国受碘缺乏威胁人口约为7.27亿人,占当时世界受威胁人口的45%,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普遍食盐加碘,碘缺乏病的防治取得了巨大进展。截止到2014年,我国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全国碘营养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已处于消除碘缺乏病的持续消除阶段。由于克汀病等碘缺乏病得到有效预防而改善的公众健康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得到举世公认。WHO碘缺乏病防治专家委员会(ICCIDD)2014年的杂志封面文章就刊出以《中国引领碘缺乏病持续消除的道路》为题的文章[2]。该文章对我国碘缺乏病防治领域专业工作者,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公众健康服务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并希望中国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今后科学补碘的努力目标能够为世界其他国家借鉴。
由于食盐是人们普遍食用的食品,相对其他食品,其摄入量较为规律、一致、微量,是补碘的理想载体,因此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采用的是食盐补碘的办法[3]。目前我国采取的是碘酸钾碘盐。而食盐中添加碘酸钾有其历史背景和科学合理性,并非像网上传言的那样有阴谋在其中。通过回顾我国碘缺乏病防治的发展历程和碘酸钾取代碘化钾的过程,会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判断。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初步掌握了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一些地区存在碘缺乏病流行现象;到了60年代,调查扩大到20多个省份的几百个县。1978 年,为了总结经验,推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秦皇岛召开了“北方食盐加碘防治地甲病专业会议”,讨论制定了《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工作标准》;到了80年代,北方各省份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和发病情况已全部查清, 南方各省份也逐步开展了全面的普查与防治工作,国家已全面掌握了碘缺乏病流行情况。在此期间, 国家确定了以保护病区群众的智力水平、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为出发点; 以预防地甲病与地克病新发, 保证儿童健康成长、优生优育为防治工作为战略重点; 以病区普及碘盐, 在不易落实碘盐的病区供应碘油为主的防治措施[4]。
1989年之前,我国使用的是碘化钾碘盐,此后改用碘酸钾碘盐。主要依据是:一是碘化钾本身极不稳定,被氧化成碘后容易挥发;二是一些因素加剧了碘化钾的分解丢失,如南方湿热气候、食盐包装密闭性不好、物流缓慢以及居民使用食盐后不注意密封,碘化钾很快被潮解氧化成碘分子而升华,短时间内碘离子大量丢失,尤其是到村一级村民食用时,盐中所强化的碘已大部分丢失。为此,湖北省防疫站进行了大面积防治效果对比观察,发现由于碘酸钾特殊的稳定性,有助于实现补碘效果[5]。最后,为保证盐碘稳定性,经国家七部委签署了以碘酸钾代替碘化钾加工碘盐。由于碘酸钾属强氧化剂,存在对机体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害的风险,因此近年对碘酸钾的质疑声渐高。事实上,一种物质能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应该从人体暴露水平上进行分析。我们日常膳食中既有氧化剂也有许多还原剂。人们日常从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包括维生素C等大量还原性物质,仅维生素C含量一般每日在60mg以上[6-7],而从碘盐中摄入的碘酸钾在100-300ug之间,因此盐中的碘酸钾很容易被食物中的还原性物质所还原。最近,为了了解盐中碘酸钾在烹调中被还原的程度,中国CDC营养与健康所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开展了一项研究,模拟了15种家常烹调方法,烹调后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方法检测其中碘的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食物烹调中添加碘盐,还是出锅后趁热添加碘盐,碘盐中碘酸根几乎全部被食物还原,其中86.5% 转变为碘离子,13.2% 损失(主要转变为碘分子),总转化率为99.7 %。也就是说,家庭加热烹调后,盐中的碘酸钾已经基本转化为非氧化物质[8]。因此,碘酸钾所具有的氧化特性而对机体可能会造成的损害的风险也随之消失。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食盐包装、物流得到大幅改善,碘化钾碘盐的稳定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为了尽可能规避风险,有学者认为可以使用安全性更好的碘化钾添加食盐。但碘化钾碘盐的稳定性尚需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由于碘是微量营养素,碘缺乏与碘过量均可以对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普遍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措施的深入实施,学界和社会对碘过量问题日益关注。从总体上来讲,碘缺乏对机体健康造成危害远远高于碘过量,这一看法已得到学界公认[9].因此,在碘缺乏与碘过量的预防中,碘缺乏的预防要放在首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既不缺乏也不过量达到碘营养适宜”的合理诉求越来越高。事实上,我国自实施USI以来,进行了7次全国大规模监测和4次碘盐浓度的调整,也都是为实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目标而努力做的具体工作。2012年国家出台的最新碘盐标准已由全国一个碘盐浓度,改为推荐30mg/kg、25mg/kg、20mg/kg三种碘盐强化水平,并由各省依据当地碘营养情况进行选择[10]。
对于目前网上一些过激的说法,公众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科学理性的认知。国家制定食盐补碘政策是从百姓健康出发,采取的补碘手段是经过调研与科学论证,尽可能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来保障国人碘营养安全,以不断优化食盐补碘的策略,使其更科学合理持久地为百姓服务。宏观的公共卫生干预政策要以保障广大公众健康为导向,公众的关注也是催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动力。满足公众的健康诉求是碘营养和碘缺乏病防治领域工作者的奋斗目标。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个人饮食习惯和生理状态的不同,一种水平的碘盐浓度确实很难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因此,在解决好碘缺乏这个主要矛盾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碘营养研究的深入、营养评价和精准干预技术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个体化的精准碘营养评价体系也将会孕育而生。在互联网时代,“人人碘营养适宜”的愿景必将会实现。
1.陈祖培.当前碘缺乏病防治应当注意的问题[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04, 23(3):193-4
2.Karen Codling, Zupei Chen, Shen Hongmei, Mu Li, Yunyou Gu, Zhen Xin Lu, Suying Chang.China: leading the way in sustained IDD elimination[J].IDD Newsletter,2014,(42):2-5
3.Pearce EN, Andersson M, Zimmermann MB. Global iodine nutrition: where do we stand in 2013? Thyroid 2013,23(5):523-8.
4.孙殿军,魏红联,申红梅,汪中伯,王治武,刘守军,孙玉富,陈志.我国地方病防治五十年[R].中华医学会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2003
5.陈文亮,黄秀英,高守琼. 碘化钾和碘酸钾食盐及其储存期间碘损失情况的实验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5(3)292-3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营养学报,2014,36(04):313-7
7.马玉霞,张兵,王惠君,杜文雯,苏畅,翟凤英. 1989-2009年中国九省区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九)18~49岁成年居民膳食维生素C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J].营养学报, 2012, 34(5):427-31
8.中国CDC营养与健康所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 刘列钧等提供的最新实验结果,待发表。
9. Zimmermann MB, Andersson M . Assessment of iodine nutrition in populatio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Nutr Rev,2012,70(10):553–7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用盐碘含量》(GB 26878-2011)[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