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开始的中国盐业改革,打破了食盐专营的法规,废除了垄断经营,全国的盐业市场呈现繁荣的景象。中盐抗拒改革的事实已经被公认。只是抗拒改革吗?不是,中国盐业公司有六大罪状,罪罪触目惊心。今天诉说第一项罪过。
中国盐业总公司是抗拒改革的典型
——中国盐业总公司六大罪状之一
全世界公认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国内也有一些抗拒改革的部门和个人。其中中国盐业总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抗拒改革的部门。
在现在的中国被定义为抗拒改革的罪名应该不小,中国盐业总公司是名副其实的抗拒改革部门。事实证据如下:
全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推行的部门是商业,其中打破独霸专营是首攻目标。但是中国盐业总公司的最后改革,却是2016年,成为全国商业改革最后的部门。
一、七次改革,六次流产
中国盐业总公司是全国抗拒改革的典型部门,竟然七次改革,六次流产。
2001年到2011年间,国家有关部门曾六度提出对食盐专营制度进行改革,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
1、第一次盐业改革
最早一次的盐改方案,是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2001年提出的,主张废除和修改过时的《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试行盐业管理和经营的政企分开,管理职能从盐业公司中分离出。
中国盐业总公司为了渡过难关,在2001年8月24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食盐专营健康防线福泽万代》的文章。最后,因国家经贸被撤销,盐改搁浅。
2、第二次盐业改革
第二次盐业改革方案在2003年由发改委提出,主要内容是废除食盐专营。但改革方案还未公布就终止了。,
3、第次三盐业改革
第三次盐业改革方案在、2004年也是国家发改委提出,结果命运同上。
4、第四次盐业改革
2005年是国务院确定的改革攻坚年,盐业总公司开始第四次盐改。4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2005年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二项要求“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深化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中提出“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这是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然而,由于2008年3月国务院大部制改革后,国家发改委的工业管理职能划归工信部,盐业体制改革工作遭遇第四次搁浅。
5、第五次盐业改革
2009年开始的第五次盐改,主要内容还是废除食盐专营。但受到中盐公司的强烈抵制,又使改革终止。中盐协会理事长董志华曾公开表示,中盐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2009年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的方案暂时停下来,给盐业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如果立即废除食盐专营会造成大批职工失业,而8年后有编制的老职工基本到了退休年龄,盐改可以实现平稳过渡。
6、第六次盐业改革
第六次提出盐改是在2011年4月,当时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盐改课题组提出,食盐专营体制改革是我国盐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课题组认为,食盐加碘不等于食盐专营。专营这种高度垄断的管理体制,导致经营效率较低、垄断滋生腐败、产销矛盾突出等问题,食盐专营代价高昂。打算采取“三步走”战略进行改革。但最终第六次盐改方案也未出台。
实际上早在2009年,第六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也曾提出取消食盐专营制度。但因各方利益和意见博弈下,取消食盐专营未能实现。
第六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取消食盐专营管理,完善生产流通管理体制,取消食盐定点生产、食盐准运证和批发许可制度,对食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
2009年方案为减少改革阻力,起草工作有意绕过盐业系统。征求意见阶段,在盐业系统集体运作下,第六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送审稿采纳中盐协会建议,盐业实行特许经营,成立一百多家食盐定点企业。取消盐业专营也更改为分三步走,即2010年继续专营 ,2011年取消专营实行特许经营,2012年正式放开。
之后协会又以日本盐业改革有5年过渡期为例,向国务院递交延长专营时间的申请材料,最终获批。
第六版方案出台后,盐业并未按照方案规定顺利取消食盐专营这一阻碍市场化的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到2020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发改委曾对盐业系统人士表达,盐业的计划色彩浓,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就是往市场经济体制上走。
7、第七次盐业改革
2014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了新的方案,即第七版盐业改革方案。盐业系统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在第七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普遍感受到更为严峻的改革压力。
国家发改委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盐业体制改革由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领导,发改委层面由刘鹤、连维良两位副主任具体负责。该任务也是发改委2015年十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
2014年年末,工信部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总方向是取消食盐专营。方案的核心为2016年起废止食盐专营制度,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2017年起盐业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实行。此方案也被称为第七套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最近这次的盐改方案被业内成为第七套盐改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六部分,核心是取消食盐专营制度。
二、中国盐业改革滞后的主要原因
全国所有垄断企业中国盐业公司是改革最晚的,这是公认的事实,这是为什么呢?全国公认,盐业改革的阻力来自中盐总公司。
2009年12月19日14:25 金羊网-羊城晚报发表文章《国资委官员炮轰盐业垄断痛斥中盐总公司抗拒改革》,文章说:
本报讯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盐业专营制度改革应该加速推进,要破解国企垄断经营。但是中国盐业总公司强烈地反对这场改革。”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企业监事会监事陈国卫在北京举行的“国企垄断、公共利益与法治建设”研讨会上“炮轰”相关利益群体。
陈国卫曾任国家经贸委运行局副局长,分管盐业。他认为,在众多垄断行业中食盐体制的改革并不复杂,也是最没有风险、改革设计方案技术含量最低,但是改革的推进遇到了极大阻力。
食盐专营三大弊端
陈国卫表示,根据此前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委领导的批示,当时的国家经贸委曾在2001年着手对食盐管理体制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认为,随着形势环境的发展变化,食盐专营有三大弊端:一是政企不分,二是食盐专营扩大化殃及小工业盐,三是把食盐生产企业排除在市场经济之外。生产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包装,不能直接销售自己的食盐产品,即使搞了产品的深度开发也不能自己销售。严重的计划管理方式和市场垄断使盐行业死水一潭,企业缺乏活力,食盐行业成了中国改革开放遗忘的角落。
利益群体顽固抗拒改革
陈国卫称,在调研之后,针对食盐管理体制的问题,当时就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即政企分开、生产企业进入市场和放开小工业盐。但出于既得利益,国家和省级盐业公司步调一致地强烈反对改革。中国盐业总公司(原名中国盐业公司)是总代表。
“在我们着手分析食盐体制并研究解决方案时,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中国盐业总公司于2002年5月给国务院领导送了一份报告。这个报告把国家经贸委盐管办正常履行职责说成是剥夺了他们的工作权利,使他们普及碘盐的工作无法进行。”陈国卫透露说。
在当时的国家经贸委运行局接手盐政管理职能时,中盐总公司就向该运行局表示,“你们不必管具体事,仍由我们操办日常事务。”在获悉对盐业专营正着手研究改革后,又以各种名义甚至发动部分老员工写信抵制,从主管领导、国家发改委、一直上书到国务院。
在全行业观察发展动向的敏感时刻,中盐总公司在《人民日报》广告版刊登了“食盐专营健康防线福泽万代”的文章。
2002年初,国家经贸委被撤销,盐政管理职能转移到国家发改委。“因为改革的声音没有了,盐业体制改革悬搁,随后产生的腐败问题突出。”陈国卫称。
证据图片:
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盐业总公司一直是抗拒改革的典型部门。